昆山万象汇成为第一棒 华润置地做REITs扩募储备资产
最后,全院食材供应商签署华西医院食材供应商承诺书
近日,四川省慢性呼吸疾病管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举办了为期14天的第三期慢性呼吸疾病管理专科护士培训。培训择优录取了52位学员,其中18名学员来自省外。
经多方努力,2018年,四川省慢性呼吸疾病管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完成了对第一、二期学员的培训。本次培训包括呼吸专科疾病管理、无创呼吸机系列专题、肺康复专题等,还特别增加了科研论文资料收集与撰写技巧、科普推文编辑技巧及实操等内容,以进一步全方位提升学员的教学、科研、患者健康教育等综合技能与素养。通过理论与实践考核,学员们取得了由四川省康复医学会颁发的慢性呼吸疾病管理专科护士培训合格证书。构建慢性呼吸疾病管理体系、培养具有呼吸康复、无创通气、科室与社区管理能力的呼吸专科护理人才是当务之急。我国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COPD)人数已超1亿人,并呈现与日俱增的严峻形势,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齐观的慢性疾病,而慢性呼吸疾病管理严重滞后,构成了重大社会与经济负担。
学员们系统地学习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从医院到社区、家庭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肺康复的理论与实践,并深入临床开展了危重症患者的肺康复实践,到社区观摩肺康复在社区的落地与实践,了解呼吸慢病患者社区管理体系近日,四川省慢性呼吸疾病管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举办了为期14天的第三期慢性呼吸疾病管理专科护士培训。邓伟医生援藏期间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藏区同胞健康服务,履行援藏的神圣职责,奉献无私大爱,为藏区百姓健康当好卫士,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医务工作者的援藏誓言。
外科常见手术操作示教24余次,指导人数80人次。作为一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医务人员,援藏遇到的艰难险阻被他当作人生的历练、党组织的考验,他用自己的青春和热情架起了一座汉、藏的友谊之桥。援藏期间,邓伟医生走进温拖乡中心小学开展包虫病、结核病、麻疹、疫苗接种知识、手卫生健康讲座各1次,参与人数约350人。面对基层卫生院卫生人才紧缺、整体医疗条件差、仪器设备简陋、医疗服务能力相对滞后的现状,他深刻意识到肩上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重大。
2017年12月,根据成都市高新区对口支援工作的统一部署要求,上锦医院要派1名医生对口支援甘孜州德格县温拖乡相关工作。他牵头制定了《温拖乡卫生院三年发展规划》,明确卫生院的发展方向,在医疗质量、院感管理、药房管理等方面建立和完善了50余项制度和规范,整理规范流程10余项,为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温拖乡卫生院吉洲院长在给援藏老师的感谢信中提到:华西上锦医院的邓伟老师,不远千里,来到我们卫生院传授知识和技能,毫无保留,对我们严格要求,让我们业务知识明显提高,老百姓亲眼目睹了卫生院的变化,对卫生院认同感明显增强,现在作为基层医生,我们更加自信和自豪。他撰写调研报告、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计划,从医院管理、业务技能、药品规范、院感意识等方面提高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经过一系列的培训,有效提高了卫生院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门诊诊疗指导24次,指导人数300余人次。
关爱群众健康,全年下村义诊60余次,义诊人数3600多人次,开展大型益民健康体检6次,体检人数1000余人次。肩负着医院领导和同事们的深情重托和殷切期望,邓伟一行人作为高新区社会事业局选派的医疗对口支援团队翻越海拔4900多米的折多山、翻越海拔5000多米有着川藏第一高、川藏第一险称号的雀儿山,来到康巴文化的起源地甘孜州德格县,随后被派往条件更为艰苦的基层卫生院,高原反应和简陋的生活环境并没有阻挡他坚定的脚步,藏区同胞殷切的期望和德格县温拖乡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使他深刻意识到此行所担当的责任重大。业务教学查房24余次,指导人数120人次。医疗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的核心是提高基层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培养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本土卫生人才队伍,邓伟医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签订师带徒协议,带领卫生院医生复习。
真帮实扶,踏石留印针对前期了解到的实际情况,邓伟医生精心准备课件、自筹经费印制培训教材及购买教学视频,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外科三基培训、藏区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培训、常用抢救药品和抢救技术培训等各级各类培训20余次,参与培训人员150人次。参与全院诊疗质量管理230例,病例文书检查及讨论100余例。
为全乡174户精准扶贫家庭宣传传染病、手卫生、疫苗接种各1次。多次率领职工开展捐款捐物活动,为残疾人家庭、贫困户、孤寡老人送医送爱心慰问约10余次。
不管是在危重患者的抢救、疾病的诊治,还是教学指导、制度制定等方面遇到困难,上锦医院都是邓伟医生的坚强后盾,相关专业的老师都会耐心给予指导,帮助他完成好对口支援任务,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能力。支援初期,邓伟医师先后多次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缺氧反应,剧烈头痛、呼吸困难,但他毅然坚守在支援工作岗位上,卫生院同事多次建议其到上级医院住院治疗,被他婉然拒绝,邓伟医师说:作为华西人,在高原上缺氧但不缺信仰,藏区的老百姓更需要我,然后克服身体上各种不适,继续开展帮扶工作,想方设法把所学知识和技能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当地医生,切实为当地老百姓干实事,把有温度的医疗做到老百姓心中。开展民兵体检2次,体检人数500人次。在了解了温拖乡卫生院的实际情况后,邓伟医生发现要想提高当地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水平,最关键的是要从医院管理上下功夫。陪同并接受甘孜州卫计委、德格县疾控中心、县药监局督促检查各1次。走进满金村、仁青里村、仁古村、康朗村开展儿童保健服务各1次,开展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各1次,服务约90人次,宣传了肺结核、麻疹、手足口病、水痘等常见多发传染病。
虽然我一个人战斗在健康扶贫一线,但身后给予我坚强支持的是上锦的每一位员工。邓伟作为骨科一名普通医生,一名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医务人员,虽然妻子刚刚怀孕,家人也需要他的照护,但他依然选择积极主动申请参加此次援藏任务,并于2019年1月顺利完成为期一年的援藏工作。
邓伟身上闪耀着平凡中的亮点,朴实而伟大,没有豪言壮语,却始终恪尽职守、无私奉献。针对卫生院有超声诊断机但没有人会使用的实际情况,外科出身的邓伟医生主动提出开展超声诊断,自己购买教材刻苦钻研,通过自费到上级医院学习超声诊断技术,让闲置医疗设备重新发挥重要作用,极大满足了广大农牧民的健康需求,同时开展超声诊断知识、仪器使用与维护的培训,让全院医务人员全部掌握和学会了超声诊断,进一步提高了温拖乡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
早在2013年,唐向东教授团队在美国睡眠医学会官方杂志J Clin Sleep Med(Li et al., 2013)上报道了1例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所致的失眠症,针对性治疗后成功停止了服用10年的大剂量安眠药(阿普唑仑每晚5片)。以响亮鼾声为特征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以入睡困难、易醒、早醒为特征的失眠症,看似是最常见的两个相互独立的睡眠障碍,尤其是对前者的认识,一般认为以打鼾和嗜睡为主要症状。
在中国国家基金委重点(81530002)和国际合作(81629002)及科技部973(2015CB856406)等研究基金资助下,唐向东教授团队正在针对二者共病导致的后果,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和机制进行进一步研究。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个差异可能主要同西太平洋地区睡眠呼吸障碍病人年龄和体重较轻有关,这个结果对世界各国未来相关健康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资料。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唐向东教授团队通过对国际上发表的37篇研究报告的系统评价,发现在睡眠呼吸障碍病人中失眠症的比例高达38%,失眠症病人中睡眠呼吸障碍也达到35%。此项研究是国际学术领域首次对这两个疾病共病率通过系统评价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其一、在睡眠呼吸障碍病人中入睡难、睡眠维持困难和早醒的比例分别为18%、42%和21%。
其三、失眠症病人中存在睡眠呼吸障碍的比例平均为35%,提示临床实践中处理失眠症时需早期识别和重视睡眠呼吸障碍并积极给予针对性的治疗。睡眠呼吸障碍和慢性失眠均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甚至癌症等重大慢性疾病的风险。
其二、西太平洋地区(主要基于中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国的报道)的睡眠呼吸障碍病人出现失眠症状比例明显低于欧洲和美洲。二者共病,可能进一步增加这些慢性疾病的发生机率。
这一重要研究结果发表在睡眠领域权威杂志SleepMedReviews(影响因子10.6, Zhang et al., 2019)。继之通过对860例慢性失眠症病人的研究,发现合并睡眠呼吸障碍的人高达43%(Li et al., Sleep Breath, 2015)。
其中睡眠维持困难症状比例最高,符合睡眠呼吸障碍的核心病理生理学特点,对未来机制、预后和治疗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二者共病,可能进一步增加这些慢性疾病的发生机率。睡眠呼吸障碍和慢性失眠均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甚至癌症等重大慢性疾病的风险。其三、失眠症病人中存在睡眠呼吸障碍的比例平均为35%,提示临床实践中处理失眠症时需早期识别和重视睡眠呼吸障碍并积极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这一重要研究结果发表在睡眠领域权威杂志SleepMedReviews(影响因子10.6, Zhang et al., 2019)。以响亮鼾声为特征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以入睡困难、易醒、早醒为特征的失眠症,看似是最常见的两个相互独立的睡眠障碍,尤其是对前者的认识,一般认为以打鼾和嗜睡为主要症状。
继之通过对860例慢性失眠症病人的研究,发现合并睡眠呼吸障碍的人高达43%(Li et al., Sleep Breath, 2015)。在中国国家基金委重点(81530002)和国际合作(81629002)及科技部973(2015CB856406)等研究基金资助下,唐向东教授团队正在针对二者共病导致的后果,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和机制进行进一步研究。
早在2013年,唐向东教授团队在美国睡眠医学会官方杂志J Clin Sleep Med(Li et al., 2013)上报道了1例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所致的失眠症,针对性治疗后成功停止了服用10年的大剂量安眠药(阿普唑仑每晚5片)。此项研究是国际学术领域首次对这两个疾病共病率通过系统评价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其一、在睡眠呼吸障碍病人中入睡难、睡眠维持困难和早醒的比例分别为18%、42%和21%。